追求學術卓越 地科系郭力維教授榮獲首屆「中研學者」殊榮
地科系郭力維教授,以創新的研究,榮獲中央研究院首屆「中研學者」殊榮。校園實習攝影 簡頎晏攝
「在地球深處,地震造成的每一次摩擦,都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訊息,等待科學家去破解。」榮獲中央研究院首屆「中研學者」殊榮的地球科學學系郭力維教授,以他獨特的研究視角和豐富的學術熱情,致力揭示地震摩擦背後的科學真相。他的研究不僅聚焦於地震摩擦的理論基礎,更藉由創新實驗,模擬地震過程中的摩擦行為,為科學界帶來全新見解。
學術創新 石墨發現開啟地震科學新視野
郭力維專精於岩石物理學、構造物理學與地質材料學。深耕於地震摩擦研究,尤其是地震期間斷層泥的動態變化。汶川地震後,郭教授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斷層泥,發現地震摩擦會產生石墨。這一發現揭示在地震過程中的極端條件,如何使斷層泥轉變為石墨,而石墨因其不易消失,成為記錄地震歷史的重要痕跡,能夠幫助地質學家追溯該地區過去的地震活動。
在實驗室中,郭力維試圖模擬地震期間的摩擦行為,特別是創造超臨界條件以重現地震時的斷層摩擦過程。他強調,研究目標是在實驗室內創造條件,模擬地震過程中的摩擦行為,讓科學界能「看見」地震破裂的真實過程。這些研究突破傳統模型的限制,為地球科學領域開闢新方向。他也因此獲得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之肯定。
在學術生涯中,郭力維受到博士後研究指導教授John Suppe院士的深刻影響。Suppe教授是國際知名地質學家,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後來被聘到台灣大學。他給予郭力維在研究上的極大自由,鼓勵他去探索創新的方向。郭力維以堅定的眼神說,「Suppe院士讓我做我想做的研究,並全力支持,這對我的學術成長至關重要!」
此外,郭力維分享他在義大利進行實驗技術研習的經歷。這次經歷讓他深入瞭解摩擦行為的實驗模擬技術,並計劃將這些技術引進中央大學,打造國內最先進的地震摩擦實驗設備,推動地震科學研究更上一層樓。
挑戰與未來 在學術與生活間尋找平衡
在學術生涯的旅途中,郭力維坦言,找到一份合適的教職工作是一大挑戰。在博士後階段,學者需要證明自己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郭力維幽默地提醒年輕學者,你可能已經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但學校當時可能只需要「飲料」,以致你這個「便當」再好,也未必能雀屏中選。
當前AI將在地震科學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目前AI在地震摩擦研究中的應用有限,但在地震報告生成和數據分析方面,AI已展現出強大的潛力。郭力維指出,AI能夠加速地震數據的處理,提升報告的準確性與效率。尤其是在多站點的地震資料綜合處理上,AI能迅速識別和分類地震波,為未來的地震研究與預警提供更精確的依據。
郭力維喜愛籃球運動,來維持身心的平衡。他認為,運動不僅能提升專注力,也能幫助他在學術工作中保持最佳狀態。「我隨時準備好籃球裝備,隨時可以到球場運動。」以這份行動力,展現極大的學術韌性與活力!
郭力維教授專精於岩石物理學、構造物理學與地質材料學,深耕於地震摩擦研究。校園實習攝影簡頎晏攝
郭力維教授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斷層泥,發現地震摩擦會產生石墨,成為記錄地震歷史的重要痕跡。校園實習攝影簡頎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