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大學臺灣極地研究中心受邀參與「39屆鄂霍次克海與極海國際論壇」,會中升起國旗,並登上當地媒體的頭版。照片台灣極地研究中心提供
臺灣極地研究中心倪春發主任、錢樺副主任和張文和測站主任2月受北海道大學北極研究中心邀請,前往日本參與「2025年第一屆亞洲極地研討會」和「第39屆鄂霍次克海與極海國際論壇」。此為臺灣首次正式參加,分享臺灣極地研究現況與六大科研領域成果,積極展現臺灣參與極地研究的正能量,以及對科學的貢獻。
「2025 First Asia Arctic Conference of the Asia Arctic Network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研討會,今年共有7個簽約單位受邀演講,交流極地研究的國際合作計畫、極地研究的挑戰與機遇、極地科普與精英教育發展、以及極地地緣政治與科學外交等議題。臺灣團隊是會議中國際參與人數最多的團隊,充分展現臺灣在極地科研實力,與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投入。
繼AAC國際會議之後,臺灣極地研究中心一行7人再前往日本紋別市參與「第39屆鄂霍次克海與極海國際論壇」,探討內容廣泛,針對不同領域討論,包含極地研究現況與未來發展、政治與地緣關係與極地研究的重要性、科研與原住民關係與應對、漁業與經濟、鄂霍次克海冰研究的觀測科學研究、海冰與流體的動力分析和地質構造研究等等。
本次國際研討會超過10個國家參與,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冰島、挪威、臺灣、英國、美國和日本,其中有六個北極理事國,還有超過200位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參與。一位北極理事國家領導人說出震撼的一句話:「北極發生的事,不會只在北極!」,這句話點明極地的問題與世界各地的關聯性,也是台灣投入極地研究的主要動機。
臺灣極地研究中心2023年正式成立,先於2019年開始建立研究關係,2021年第一次極地科學團隊前進北極。此次國際研討會受到高規格待遇,中央大學為主的團隊參與六個不同主題的報告演講,介紹目前臺灣極地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不論是地球科學研究或送小米種原到北極種子庫,成果都受到國際社會與研究團隊的認同與肯定。

臺灣研究團隊參與「2025年第一屆亞洲極地研討會」,積極展現參與極地研究的正能量。照片台灣極地研究中心提供

臺灣極地研究中心倪春發主任在會中介紹目前台灣的極地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照片台灣極地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