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攜手中央氣象局、中央大學 打造6座海岸環境監測站

  • 2020-07-07
  • Admin
This is an image

桃園市政府、中央氣象局及中央大學三方代表今天在國家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吳朝榮見證下共同簽署 「桃園市海岸環境監測合作協議書」,3年內要在桃園布建桃園岸基波流觀測網,初步擇定大園、觀音與新屋6處建置觀測站,遙測海面面積可達半徑20公里以上,觀測周期縮短至30分鐘,三方代表都認為三方合作是最完美的結合,「1+1+1>3」,未來可有效防災、減災,保護海洋國土。

桃園市海岸環境監測合作協議書簽約儀式在桃園市政府舉行,由市長鄭文燦、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與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3人代表簽署,中央大學學術團隊、林務局、台電、經濟部水利署與二河局等單位代表都出席。見證人吳朝榮肯定三方合作是強強強結合,「也是桃園三結義」,目前行政院推動「向海致敬」的計畫,但開放海洋前提是要確保安全,透過中央地方與校園合作監測計畫,可鼓勵國人親近海洋。

桃園岸基波流觀測網目標簽約後3年內完成,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經與相關單位會勘,初步擇定在大園區沙崙海堤、大園區北港海堤、觀音區白玉海堤、觀音區觀音濱海遊憩區、觀音區大潭電廠事業性海堤與新屋區建置6站,由於用地事涉林務局、台電等單位,市府將全力協助取得設站及管線埋設所需用地,目標爭取無償撥用,以互利形式運用相關海岸監測資料。

至於6處觀測站由中央氣象局負責站體工程、設備購置、數據品管與資訊發布,每站造價1千萬元,中央大學則配合提供遙測技術、資料分析等相關技術研究發展與科技人才培訓,三方將設立合作平台共同討論、分享資訊,滿足桃園海岸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及防災減災的急迫需求。

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指出,岸基波流觀測站完成建置後,近岸遙測範圍將從原本每站約14平方公里,提升到約628平方公里,若是HF/VHF波段的測波流遙測技術,遙測海面面積可達半徑20公里以上,空間解析度可達200公尺,觀測周期可縮短至30分鐘;觀測到的海洋資訊,包含海面的波、流重要資料,將可應用在海洋汙染物的擴散模擬、救災搜救的漂流追蹤預測以及危險海象警示等層面,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災害的發生,進而提升海洋整體經濟效益。

鄭文燦說,桃園海岸總長達46公里,由於氣候變遷造成海洋溫度上升,地方也面臨海岸線倒退、海象激烈變化、海漂垃圾大量增加等挑戰,像是日前發生的國軍操練意外也是因為海象驟變引起的憾事,「桃園洋流強勁,垃圾也特別多」希望透過三方合作智慧監測系統精準掌握沿海海象變化,相信對漁業生態、海上安全等都有幫助。

「三方背景專長不一,合作是最完美的結合!」鄭明典說,中央氣象局向來以陸地觀測為主,在中央大學的技術支持下,未來在桃園市沿岸海域布建長程岸基波流觀測網,不僅延長海域監測預警的時間,也可連續監測廣大海域的海氣象變化,明顯彌補現有海上資料浮標觀測覆蓋率不足的窘境,公私協力將為藍色經濟挹注更大動力。

中央大學擁有地球科學院與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此次三方合作運用的海洋遙測技術,就是來自中央大學與美國、歐洲等多個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研發成果,其中遙測訊號反演分析技術更是由中央大學獨力完成,周景揚表示,我國以海洋立國,海岸線也相當長,應化海洋為利基,發展海岸相關科學與關鍵技術研究,將作為施政的科學支撐,現也與市府達成共識將爭取前瞻二期經費共同建置海洋環境與科學教育中心。

原文與圖片出自聯合新聞網:https://reurl.cc/exKN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