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北極圈海象觀測 中央大學海洋浮球任務成功

這是一張圖片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海洋資料浮球,成功佈放在北極圈挪威冷岸群島的海域,展開台灣首次的海象觀測行動。陳如枝攝

由中央大學自主研發8顆印有國旗的海洋資料浮球,已成功佈放在北極圈挪威冷岸群島的海域,隨著大西洋暖流展開台灣首次的海象觀測行動。近日已透過衛星接收到第一手資料,希望經由長期的研究資料,洞察北極快速融冰現象。

氣候變遷引致的北極海冰融解消失,近年經由衛星觀測北極海冰覆蓋的資料發現,海冰消失速度遠較先前所有耦合模式預測來得更快更劇烈。其原因相關研究推論應與北極海區波候變遷及其引致的正回饋機制有關,這些機制迄今還未充分明瞭,因此前進北極第一線的觀測更顯可貴。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合作的微型資料浮球,8月底在北極圈佈放過程順利。佈放時間雖然是凌晨,但極區永晝的關係天色依然明亮。資料浮球彼此相距十公里,形成空間上九宮格的陣列,整體快速地以約一節的速度向北冰洋常年海冰區漂去,台灣研究人員緊盯者,確認浮球運作正常。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錢樺教授表示,每年的九月中旬,是北冰洋海冰融解至面積最小的時刻,隨後即將開始再度結冰。浮球漂送過程海溫緩慢逐步下降,浮球陣列形狀也逐漸產生變化,這些資料將用於估計熱量的輸送與擴散,並討論波浪等因素對於融冰的影響。

有趣的是,佈放期間有白喙海豚在旁邊出沒,好奇地觀看。隨者海冰快速融解,這裏吸引越來越多的海豚造訪,但卻曾有被北極熊掠食吃掉的紀錄,北極熊吃海豚的怪異行為,推測可能和氣候暖化生態變遷有關。

錢樺說,海洋資料浮球的研發,原本一開始想研究颱風生成,藉由海洋對颱風的影響,提高對颱風的預報能力。這回很幸運地可以隨著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前進北極圈,並且在極地惡劣天候條件下生存下來,8顆資料浮球都順利圓滿傳回觀測資料,令人振奮!


這是一張圖片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8顆海洋資料浮球成功運送至北極圈海域,展開台灣首次的海象觀測行動。照片錢樺教授提供

這是一張圖片
中央大學自主研發8顆海洋資料浮球成功運送至北極圈海域,展開台灣首次的海象觀測行動。照片錢樺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