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至中華民國111年11月15日止,檢具上述申請文件提出申請(以郵戳為憑)
詳情請見:https://www.aseepsfund.org.tw/theme-detail/62/
為激勵弱勢優秀青年,透過教育獲得認識自我潛能、實現自我的機會,本計畫提供一學年獎學金,協助弱勢青年減少經濟負擔,繼續完成學業,提供相關培力課程,發展鍛煉青年的軟實力,做好職涯發展的準備,並引導青年提升國際視野,鼓勵青年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透過各項服務機會,提高回饋社會的意識,成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競賽簡章:https://reurl.cc/QLKL2Z
競賽報名表:https://reurl.cc/e3K3QW
財團法人張昭鼎紀念基金會以提昇科學、文化及教育為旨宗服務社會。為推廣年青世代學子對永續經營地球的關注與認識,舉辦「2022 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永續發展創意發想競賽」,歡迎同學踴躍報名參加,大家一起來關心地球的永續發展。
臺灣極地研究站日前正式在北極冷岸群島成立,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已經啟程,將進行極地水文循環、構造地質調查、海洋及空氣品質等監測,期許經由先進儀器的觀測實驗,掌握氣候變遷下北極極地變化。(李明朝報導)
#北極 #南極 #北冰洋 #南冰洋 #企鵝 #北極熊 #世界遺產 #龜山島 #地震 #海嘯 #融冰 #地球暖化
2021年,「飛鼠號」立方衛星於台灣時間1月24日深夜,搭乘 搭乘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順利從美國發射升空。飛鼠號的發射,乘載著許許多多顆的心,縱使首次發射波折不斷,但在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張起維團隊不斷修正、改良之下,2022年,由台灣中央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及印度太空科學與科技學院所共同合作開發的小型人造衛星「INSPIRESat-1」順利發射!讓人格外好奇,這兩項立方衛星任務背後,台灣團隊的靈魂人物中大太空系特聘教授張起維的人生故事,他是如何看待與養成自己的太空科學家之路,什麼又是支持他探索浩瀚宇宙的信念呢?
28日上午4時07分,高雄市府南南西方的西南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0地震,4小時後萬丹泥火山接著噴發,兩者是否有關?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許樹坤表示,附近海陸構造相連,不排除有關,至於泥火山是否能預測何時噴發?許樹坤指出,要先在陸上調查「泥貫入體」的分布位置,接著周遭再設置大量儀器,來監測氣體變化等等情形,不過工程浩大需評估成本。
亞洲嘗試零重力 2022 的主題是一項針對年輕人的簡單太空實驗,已在八個 Kibo-ABC 成員國/地區首次公開徵選提案。 從 2022 年秋季起將留在國際太空站 (ISS)/Kibo 的太空人員 Koichi Wakata 進行這些實驗。共有 480 名申請者(學生和年輕工程師/研究人員)和 201 份申請參加了該計劃。 在每個參與國家/地區進行初步選擇後,六個實驗主題通過所有參與國家/地區的最終選擇過程選出。台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一年級學生蔡志群為為6個候選的提案之一、將有機會由太空人在太空進行他所提議的實驗。
國立中央大學在台灣沿海投置許多顆海底地震儀,藉以蒐集板塊移動、海底地震等資料,26日上午七美一名陳姓漁民,在島上北側岸邊釣魚時發現一枚海底地震儀,並循著上面電話聯絡上許樹坤教授,許樹坤近日內請人抵澎收回。
時間:08/17(三)14:00-15:30
直播地點:中央大學科學二館 S1-713
線上演講:https://ncu-edu.webex.com/ncu-edu/j.php?MTID=m0a9ffd0f83490cdf5239b8814aca11ce
密碼:0000
時間:08/05 (五) 11:00
地點:健雄館(科四館) S4-807教室
時間:07/27(三)15:00-
直播地點:中央大學科學二館 S1-713
線上演講:https://meet.google.com/mai-eygw-d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