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114年10月18日9:30-11:00
【參加對象】大一學生家長/監護人
【地 點】科一館S135
依據本院甄優秀獎學金辦法:非本校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前三年學業總成績名次列全班(組)人數前百分之五,正取本院碩士班甄試聯合招生類且註冊入學者,由本院頒發獎學金三萬元整。
時間:114/10/14(二)10:30-11:30
地點:科一館 S135
【工作內容】
• 協助管理研究團隊 Facebook 專頁,每週蒐集並分享相關內容。
• 協助下載及整理研究團隊伺服器電腦(Cirrus)之資料。
截止日期:徵滿為止時間:114年9月30日(二)上午11:00-12:30
地點:地科院 S123 會議室
講者:Fulbright EMI Advisor Allison Baker
去年5月21日,新加坡航空SQ321班機在緬甸上空突然遭遇劇烈亂流,導致1人身亡、多人受傷,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王國英教授透過地球同步衛星資料,完整重建飛機遇險前後的大氣環境。研究顯示,該班機所遭遇的亂流與深對流雲(Deep Convective Clouds, DCC)系統發展密切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國際期刊《自然—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中央大學蕭述三校長表示,在這個急遽變遷的世界,中央大學選擇堅持跑在改變的最前線。「無懼、永續」之全大運精神,與中央大學「台灣極地研究中心」理念不謀而合。不只在舉辦一場運動會,更展現中央大學對人類與自然的高度關懷。藉由這項創舉,展現全大運超越賽事的意義,讓運動成為串連科技、文化與永續的橋樑,以研究做底氣,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科研貢獻,也看見台灣對於運動賽事的熱血推廣。
中央大學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經過多次討論,雙方將展開具體合作。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邀請德州大學碳封存中心的研究人員,參與國科會碳封存計畫,共同進行桃園碳封存試驗場三維地質模型建置與碳封存量研究。同時,Wisian 教授亦加入中央大學地熱探勘團隊,擔任地熱探勘計畫顧問。蕭述三指出,台灣自2021年宣示2050淨零碳排以來,再生能源與碳封存均為台灣重要淨零路徑,兩校的具體合作將加速台灣在這兩項淨零技術的開發。
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教授親自率團前往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訪問,展現學校對太空科學研究的高度重視,並將兩校合作推向新里程碑。未來雙方除了共同研究外,將在人員互訪及人才培育方面展開更緊密的合作。
面對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風險日益升高的挑戰,中央大學與桃園市政府8月13日簽署「環境治理與智慧防災」合作備忘錄,攜手導入高解析氣象觀測與智慧防災技術,結合行政與學術資源,打造兼具科技韌性與環境永續的智慧城市。
節目請了本院地科系顏宏元教授、水海所吳祚任教授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陳冠宇教授
吳祚任老師在忙碌的國際會議行程中還因7/30在俄羅斯堪察加(Kamchatka)外海上午發生規模8.8淺層地震造成的海嘯,即時連線回臺灣進行對海嘯的相關說明
時 間:October 21, 2025(Tuesday)15:00~16:30 (Including 30mins Discussion)
地 點:科學二館S1-713
時 間:September 16, 2025(Tuesday)15:00~16:30 (Including 30mins Discussion)
地 點:科學二館S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