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講座 張起維教授暢談中大的太空實力

  • 2020-12-24
  • Admin
This is an image
校慶講座,太空所張起維教授暢談「中大的太空傳承與未來發展」。黃鉦鈞攝

105週年校慶講座最終場,邀請太空系張起維教授講述「中大的太空傳承與未來發展」,分享該團隊自主研發人造衛星製作過程,展現出克服重重挫折的毅力,以及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場內座無虛席,學子踴躍發問,氣氛活絡。

中央大學自在台建校以來,就十分重視太空與地球科學領域,擁有全台灣唯一的地球科學學院,今年更整合過去的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及大氣系太空組,成立全國第一個以太空為主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中大累積了30年太空工程和科技能力、50年太空科學教研究基礎,保有完整的太空科學與技術領先地位。

張起維表示,太空系統架構可分為軌道段、鏈路段及地面段,達到指令上傳,資料下傳的目標。中大從5年前開始建立太空平台,籌備這三個面段需要足夠的軟硬體與人力資源。其中包含負責追蹤、操控衛星的衛星作業中心,以及負責訊號處理與衛星通訊的地面接受站,還有自製衛星、衛星酬載與元件、應用太空的環境研究等等。

運用國家太空中心、科技部哥倫布計畫、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自主研發的「飛鼠號」立方衛星,結合了各式各樣的次系統,整合成可以完成任務的硬體,讓衛星能在太空的嚴峻環境下生存;再配合衛星飛行軟體可自主運作,讓衛星遇到異常時能自動產生保護措施。該團隊今年5月開始進行飛行體整合,最後終於在12月將衛星送至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預計於明(110)年1月發射升空。

研發人造衛星的過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張起維表示,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並改正。不論做什麼事情,很難在一開始就達到完美。抱持嚴謹的態度,利用多次測試把所有可能的異常儘早找出來,在經驗中學習並改正。

張起維和學生到大屯山進行訊號測試時正逢車輛管制,只好跟兩名學生一起徒手將20公斤的裝置搬上山頂。張起維說「今天分享的挫折只佔了10分之1」,儘管如此,學生們秉持著讓任務成功的終極目標及從未放棄的精神,是讓他最感動也最有成就感的。

透過「飛鼠號」的研發,中大建立了完整的太空生態圈,目前也持續在進行5個小型人造衛星計畫,透過中大師生的熱情與毅力,讓太空科學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This is an image
周景揚校長出席聆聽,並頒發致謝禮給張起維教授。黃鉦鈞攝
This is an image

最後一場校慶演講,依然吸引滿場的聽眾,學子踴躍發問,氣氛活絡。黃鉦鈞攝

中大新聞:https://www.ncu.edu.tw/campus/article/2527